团学新闻

9项国奖!首获“累进创新奖”!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2日 16:34 作者:王祥礼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王祥礼)10月27日-31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校共斩获9项国奖,并荣获“累进创新专项奖”1项(我校首次获得,全国仅17项)。其中,“挑战杯”主体赛我校报送的3件参赛作品均入围终审决赛,斩获二等奖3项。在此前公布的“挑战杯”专项赛中,获评“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全国一等奖)作品1项、“卫星级”(全国三等奖)作品1项,获评红色专项赛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评“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1项。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认真抓实项目培育,本届“挑战杯”大赛启动以来,学校积极组建团队申报相关项目,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多次到备赛现场进行指导,并就赛事组织与保障提出明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参赛指导老师及学生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为比赛保驾护航。校团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了多轮演练与模拟答辩,邀请多位校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评委进行一对一辅导培训,从项目选题、材料申报、项目展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不断打磨精品,提升作品质量,为各项目高质量参赛奠定基础。

  主题赛决赛现场,我校参赛项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创新力强参赛学生准备充分,汇报思路清晰、讲解流畅、举止大方,充分展现出工大学子良好精神风貌。经过角逐,我校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基于等离激元微纳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及SERS应用》获二等奖,并荣获“累进创新专项奖”,化工与制药学院《一种餐厨垃圾智能高效生物转化系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海鸥--水陆空协作智慧平台及水域立体化监管网络系统》分别获二等奖。

  本届“挑战杯”专项赛中,机电工程学院《新视界——基于华为云和MindSpore框架的智能盲杖》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低能耗制氢系统》分别获评“黑科技”专项赛“恒星级”(全国一等奖)和“卫星级”(全国三等奖)作品。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自信勇担当 戏曲再创新辉煌——文化自信 武汉有》获红色专项赛全国二等奖,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追寻城市文脉,助力红色传承——地铁印刻项目依托下的11个地区21个社会活动为契机》获红色专项赛全国三等奖,电气信息学院《面向钢铁烧结过程的多工况碳耗建模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获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

主体赛获奖信息

项目名称:基于等离激元微纳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及SERS应用

获奖等级:累进创新专项奖、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康森、瞿书舟

指导老师:马良、陈相柏张哲

所在学院:光电信息与能源工程学院、数理学院

项目介绍:针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中等离激元增强模式单一、分子不充分吸附、拉曼信号杂乱、基底材料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项目通过实验与模拟计算,成功开发出了SERS性能优异、能够多次循环利用的等离激元金棒-杯结构和高指数晶面PbS-Au,证实了等离激元多模式耦合及电磁场与电荷转移协同增强SERS效率。所构建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具有超低SERS检测下限和高的增强因子,在光照下能够自清洁重复利用。

项目名称:一种餐厨垃圾智能高效生物转化系统

获奖等级: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杨圳伟、刘奕凝胡宇轩林蔓蔓胡锦仪戴黄荣方思严肃

指导老师:冯魏良、王存文汪铁林

所在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

项目介绍:餐厨垃圾日益增多,团队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是一条绿色、低碳和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常以餐厨垃圾、家禽粪便、废弃农作物等为食,食性杂、生命力强、对生态威胁小。1吨黑水虻幼虫可生物转化3-5吨餐厨垃圾。同时,其体内富含了大量的活性成分,如蛋白质(含量40%-45%),脂肪(含量30%-40%),经提取纯化后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护肤、饲料、能源等领域,从而实现餐厨垃圾的高值化利用。

    项目名称:电子海鸥--水陆空协作智慧平台及水域立体化监管网络系统

获奖等级: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郭晶鑫、段懿桐、谢中耕、周攀、饶柳溪、范雨农、李紫宁、宋希儒

指导老师:张哲、卢涛、陈林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以海鸥的习性为灵感,立足长江大保护战略,面向传统的“海巡艇+人力”方案现状痛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基站+无人机”海空一体化监查这一解决方案,以应对复杂水域场景下的多种监管任务。基站不仅可以为无人机群与软件端的无线中继提供支持,也可为无人机提供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能源保障。自主研发的水上能源与通信保障基站、监控中心软件和“海鸥”无人机设备之间系统耦合,构建了支持大面积水域布控的立体化监管网络系统。项目在多个指标中体现了方案科学性和技术先进性,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领域凸显较大优势,在无人机工作算法和能源保障技术两个方向持续产出科研成果。

“黑科技”专项赛获奖信息

项目名称:新视界——基于华为云和MindSpore框架的智能盲杖

获奖等级:恒星级(全国一等奖)

团队成员:许继洋、陈龙、向林、夏习强、何泽宇、胡有财、周明旭

指导老师:周耀胜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该作品是本团队针对盲人安全出行研制的助盲器具,它是基于华为MindSpore计算框架、华为云、超声波避障等技术基础研发出集便携性、安全性、智能性、多功能性一体的智能化产品,主要具有实物检测、道路检测、地势检测以及远程安保四大功能。软件方面,该作品运用可高效执行、全场景覆盖的MindSpore框架,协同华为腾芯片。为提高检测准确性,将Yolo v5特征提取网络中的标准卷积更换为轻量化的深度可分离卷积,同时提出池化注意力模块,解决无注意力偏好问题;硬件方面,该作品采用WiFi IT主控板,配置2.4GHz WiFi SAC芯片,集成IEEE 802.11b/g/n基带、RF32MCU,支持HarmonyLite OS和第三方组件等。

项目名称:基于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低能耗制氢系统

获奖等级:卫星级(全国三等奖)

团队成员:谢松、赵强强、曾予杰、卯敏琴、董昊、李荣、邱云帆、徐宝钗、冯帅

指导老师:王涛、彭祥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氢能的大规模利用是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电解水制氢需要昂贵的催化剂、且能耗高,限制了氢能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设计并开发了基于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的低能耗制氢系统,由太阳能电池驱动,运行过程实现了零碳排放。该系统气体产物仅有氢气,避免了氢气和氧气混合的风险,同时联产高附加值的工业味精-甲酸盐。该系统制氢能耗低于电解水制氢的理论极限,目前已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和实验验证。

红色专项赛获奖信息

项目名称:文化自信勇担当 戏曲再创新辉煌——文化自信 武汉有“戏”

获奖等级: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张雅婷、曹松、于小静、熊雪璟、郑伟、万雨欣、龚怡涵、徐怡、黄亚宁

指导老师:蔡明广、饶晓

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项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新时代,中国戏曲肩负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本项目立足本土,通过实践调研武汉市戏曲的现状与发展,在新时代重新审视戏曲“新”与“变”的丰富内涵,挖掘其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并对“戏曲工作者如何‘活’下去?戏曲如何‘传’下去?观众如何‘走’进去?”这三个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纾困路径。

项目名称:追寻城市文脉,助力红色传承——以“地铁印刻”项目依托下的11个地区21个社会活动为契机

获奖等级:全国三等奖

团队成员:刘学良、刘业浩、殷、肖天宇、张桢、王子怡、李瑞、邬晓然

指导老师:彭然、邓欢、成轶

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项目介绍:本项目通过对红色足迹的走访调研,阐明了红色文化、红色地域与红色旅游之间的联系,用地铁印刻将城市的旅游背景与轨道交通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收集打卡等旅行新属性与互联网+旅游相契合。通过地铁印刻的衍生活动:地铁读城-悦见武汉集章打卡活动,本团队将红色文化与市民阅读习惯相结合为目标,充分发挥调研团队枢纽作用,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同时以地铁印刻为基础开展的公益项目广受好评,在获得乡镇感谢信、推荐信各16封的同时也获得中青校园、中青网的大力宣传及报道。

“揭榜挂帅”专项赛获奖信息

项目名称:面向钢铁烧结过程的多工况碳耗建模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获奖等级:全国三等奖

团队成员:万潇、魏子昂、高欣奕、徐丽、练槟宜、张如涛、张润松、任子昂、魏子航、胡欣妍

指导老师:黄自鑫、肖楚阳、胡杰

所在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项目介绍:本项目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开展考虑多工况的碳耗智能建模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提出了定制的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通过建立基于定制的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烧结碳耗模型对钢铁烧结过程的碳耗进行准确预测,进而提升烧结过程的碳效,对顺应工业过程节能降耗与减排的迫切需求、提升我国钢铁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聚焦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注重育人实效,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共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

学校将持续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相关工作,努力为青年学生搭建好科技创新和竞赛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培养青年创新思维,凝聚青年智慧,激发青年动能,以赛促学,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青年力量。

(审稿 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