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季凯)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在全国各地拉开帷幕,竞赛围绕“新材料领域”“机器人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分别在福建龙岩、广东东莞、呼和浩特等地进行终审决赛。我校共有6支项目团队入围,青年教师姜小艺斩获“新材料领域”青年科技人才赛道擂主奖(特等奖第一名),并在闭幕式上分享项目经验。上述三个赛道共获“揭榜挂帅”擂台赛擂主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奖等次及数量均取得新突破。

校党委书记汪伟、校长张彦铎始终关心和指导“挑战杯”备赛工作,多次强调要坚守育人初心,推动竞赛组织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师生在科技报国中施展抱负,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助力学校建成适应现代化工大产业的区域一流行业特色高校。10月14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一行前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慰问获奖团队,勉励青年师生进一步聚焦创新前沿,强化有组织的竞赛,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力,培育更多高水平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注入青春动能。

自2025年度“揭榜挂帅”擂台赛启动以来,学校聚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建立“校院一心、院部一体、院际协同”的强效运行机制。聚焦学科优势,织好创新创业“一张网”,充分发挥优势学科效能,以基层团组织为覆盖面,引导师生了解竞赛、深入竞赛,激发师生参与热情;优化制度保障,架好校院联通“一座桥”,推行“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模式,提高学院竞赛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校院共育”的良好氛围,围绕“挑战杯”系列赛事共开展辅导70余场,确保项目培育过程全参与;强化师生互促,做好成果转化“一道梁”,持续深化“学科、人才、科研”联动发展,完善校院两级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实现“师生双向激励”,形成“竞赛—创业—产业”的良好闭环。

决赛现场,我校入围项目特色亮点鲜明,参赛选手讲解完备、思路清晰,展现了工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经过角逐,《储能电池检测窗口设计及电解液原位无损监测方法研究》项目斩获决赛擂主奖,《基于“消防马甲”的特种环境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隔与长效降温技术》《甲光向日金“磷”开》《「水键合」技术:水基扩链法构建端NCO聚氨酯分散体零VOC的合成及应用》三个项目荣获一等奖,《多工艺协同作业的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发》《四代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开发》两个项目荣获二等奖。

项目名称:储能电池检测窗口设计及电解液原位无损监测方法研究
项目赛道:新材料领域——青年科技人才赛道
获奖等级:擂主奖(特等奖第一名)
团队成员:姜小艺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聚焦储能电池原位无损检测技术研发,依托学校重点学科资源平台,联合武汉大学共同研发项目课题。通过构建“智能窗口”,联动在线质谱,实时捕捉电解液成分演变的动态数据,后端结合AI智能算法,实现对电池健康状态的辅助预测。


项目名称:基于“消防马甲”的特种环境锂电池热失控蔓延阻隔与长效降温技术
项目赛道:新材料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一等奖
团队成员:陈鼎都、杨子恒、吉帅静、李奎杰、罗远宏、文福运、魏亚轩
指导老师:张炜鑫、王戈明、曹元成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聚焦特种环境下锂电池火灾专用灭火新材料、热失控主动响应新技术以及安全防控新体系,针对当前气凝胶隔热片仅能延缓热量传递,无法阻断热失控蔓延且缺乏降温能力的问题,创新开发基于纳米灭火微胶囊的自响应灭火片,构建“消防马甲”及主动高安全锂电池系统,实现快速灭火、持续降温,有效阻断锂电池热失控及火灾蔓延,兼顾安全保障与产业应用价值。

项目名称:甲光向日金“磷”开
项目赛道:生物医药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一等奖
团队成员:王涵、朱美龄、王艺樨、赵勇辉、包峻豪、邓文杰、薛涵午
指导老师:耿胡锐
所在学院:兴发矿业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聚焦磷尾矿全组分资源化利用,针对矿山土壤酸化与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双路径处理方案:部分磷尾矿经活化制成高效土壤调理剂,可提升土壤pH值,降低重金属活性;另一部分通过钙镁分离等技术产出磷精矿、超细碳酸钙等高附加值产品。全流程实现废渣回填与资源循环,有效提升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碳汇能力,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矿山绿色转型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项目名称:「水键合」技术:水基扩链法构建端NCO聚氨酯分散体零VOC的合成及应用
项目赛道:新材料领域——学生赛道
获奖等级:一等奖
团队成员:周程朋、樊淑芳、张姝瑞、辜越涛、马泽宇、黄雨珊、吴丽霞、刘鲁润
指导老师:周俊锋、马家玉、吴再坤
所在学院:兴发矿业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项目介绍:项目聚焦聚氨酯安全、环保、便捷的绿色发展道路,创新性利用阴离子与非离子混合改性潮固化聚氨酯合成一款以水作为溶剂与交联剂的零VOC水性潮固化聚氨酯,实现对水性聚氨酯在配方合成技术、生产设备、产品应用、产品性能以及综合成本上的多重突破,为新材料的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据悉,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机器人、生物医药、种业科技等领域发布榜题130个,发榜单位均为擂主团队提供不低于10万元的奖金,总奖金池超过3000万元,榜题数量、赛事规模、奖励条件均创历届之最。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2项作品入围“揭榜挂帅”终审决赛,学校将持续做好“挑战杯”等学科竞赛育人工作,搭建青年师生科技创新和竞赛平台,凝聚青年智慧,激发青年动能,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与一流学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审稿 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