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风从东方来 李克强中国-中东欧国家会晤硕果累累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8日 23:05 作者:李彦辉 点击:

风 从 东 方 来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就说过:现在世界经济吹的是东风,我们要面向中国和亚洲。我们有两只脚,为什么只用一只呢?

李克强总理本月25和26日访问罗马尼亚和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就是向中东欧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风,一股为巩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传统友谊、加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和推进中欧关系全面发展的春风。会晤后发表的《布加勒斯特纲要》一致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契合了各自发展的特点与合作需求,符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李总理还和他们共同出席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本次会晤“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主题。

会晤硕果累累 1 + 16 远大于17

25日,访问伊始,李克强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及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会晤后,就共同宣布了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欧尔班对于这一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认为中欧将是欧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匈牙利和欧盟都缺乏投资能力的情况下,中国的投资决定具有历史意义。这一决定鼓舞了后来的协议,说明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是诚心诚意、立竿见影的。

罗马尼亚和中方官员也签署了13项协议,双方决定在核能、热电项目上进行合作,并恢复罗马尼亚牛肉和猪肉的出口,中方将扩大进口罗方牛、羊肉等优质农产品,加强长期合作。中国将拓展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中国高铁的技术、成本和融资等优势与罗马尼亚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增量提质的需求相结合,推进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本地区和欧洲各国互联互通。此外,双方还将推动中国企业在参与切尔纳沃德核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方面早日实现突破,以落实这次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

根据《布加勒斯特纲要》,以后每年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梳理合作成果,规划合作方向,并适时考虑制定中期合作规划。明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投资经贸促进年”,将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促进创新技术合作及国际技术转移的研讨会以及高级别欧亚交通物流贸易通道等会议。

在促进经贸合作、扩大金融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合作、拓展科技环保创新领域合作等方面,《纲要》都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如将推动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的启动,鼓励各自金融机构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充分发挥“100亿美元专项贷款”对双边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这次访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务实和具体,中方明确表示对基础设施、新能源和农业等领域合作的兴趣,与中东欧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纲要》在活跃人文交流合作方面也有具体计划,如今年12月将在中国召开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合作秘书处组织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各50名记者互访团,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政治家论坛和文化合作论坛,尽快商定2015年论坛举办地点和时间,支持建立欧国家旅游促进机构和旅游企业联合会,将继续举办旅游产品专场推介会;定期举办教育政策对话,积极探讨建立高校联合会;采取有效措施便利人员往来。中方欢迎罗、捷等国为中国公民申办签证、居留实行便利措施,宣布将中东欧16国全部列入外国人72小时免签过境北京、上海等口岸名单。鼓励和支持地方合作,将地方合作作为重要支撑之一。支持建立地方省州长联合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地方领导人会议。这些计划具体务实,令人鼓舞。

李总理会晤后与罗马尼亚总理蓬塔在共同会见记者、介绍会晤成果时非常形象和风趣地说:“我们的合作将产生1+16远大于17的效应”,引起记者们友好和会意的笑声。

先易后难 潜力巨大

中东欧16 国的国情和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地区总面积为13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亿,其中11国已加入欧盟,它们的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地区的84%,GDP占总额94%,各方面情况相对较好。从发展的水平来说,北高南低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11个欧盟成员国,如北部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克罗地亚和波罗的海三国,去年的人均GDP已在1.2万—1.8万美元之间,斯洛文尼亚已超过2.2万美元;其次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分别接近0.9万和0.7万美元。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黑山、波黑和马其顿还都处在困难中,尚未入盟,5国去年的人均GDP还在0.38万—0.69万美元之间。

去年,16国对华贸易总额为521亿美元,它们中的前5位依次是:波兰143.8亿美元,捷克87.3亿,匈牙利80.6亿,斯洛伐克60.8亿,罗马尼亚37.8亿,这5国就占了总额的78.6%。如果从16国到今年3月的对华投资额、中国在这16国的投资额和我在16国的承包工程额看,依次是匈、罗、捷、波、保,这5国占了总额的81%。在非欧盟的5国中,塞尔维亚不仅相对大些,也是我们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目前中国是16国在亚洲地区的最重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都占第一位,贸易额已从2001年的43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521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27%以上,但总体来说水平还比较低,还不到中欧总贸易额(2012年为5672亿美元)的十分之一。在目前形势下,特别是因为欧洲的债务危机并未完全过去、欧盟的经济复苏面临长期和脆弱的前景,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经贸合作十分必要。

这次会晤的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即如何扩大中方对这些国家的投资规模,以及对方如何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中东欧国家的总体技术中等,拳头产品少,价格缺乏竞争力,有的则是错过了好机会,这些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经济合作尚有巨大潜力,许多目标尚未达到。中方企业在积极想办法,如一方面拓宽直接投资,另一方面进行企业并购,在国有银行低息贷款的支持下,通过建设集团投标承接政府基建项目。如中国在保加利亚投产汽车、在波兰收购道路机械制造,都是较大的投资项目。这两年还派出了几十个贸易投资促进团组。

20多年来,中国在中东欧建有数万家公司,但大部分都是比较小的个体公司。做得比较大的和好的是华为和中兴公司。匈牙利现在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最多的国家,包括金融、化工、通讯设备等行业,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但到今年3月,匈在华投资累计也只有3.54亿美元,在污水处理、建材生产、乳品加工等领域同我方合作。又譬如在罗共投资约4亿美元,排在外资在罗投资的第18位。罗方希望谈些大项目,譬如水电站,核电组,高速公路等,但尚未落实,希望能加快速度。

究其原因,各自的利益的交汇点还比较大,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影响双方经济交往。在中东欧投资也面临法律、法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等困难。这次会晤前,各方都作了认真准备,取得了很好成果。

与欧盟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去年4月,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华沙举行。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就推进双边及多边友好合作关系提出四条原则建议及12项举措。会晤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很多积极进展,经贸发展成果显著。

16国发展不平衡,国情不一,对会晤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去年会晤后,西方个别媒体体挑拨中东欧与欧盟的关系,认为中国与16国会晤是“分离”了欧盟。针对这种言论,在今年7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发出的《重庆宣言》中重申:这种合作“是中欧整体合作不可或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一部分”,“也有利于中国和欧洲的总体关系”。 中国理解11个欧盟成员国既有欧盟的权利,但又必须承担欧盟的义务,有些事不能单独作定,只能在欧盟的整体框架下来考虑问题。这次《纲要》中又特别强调,与会各方强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愿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和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致力于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打造成为中欧合作的增长点,服务各自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并为处于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同时也只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致力于促进相互投资,提升经贸合作规模和水平;在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努力减少现有贸易不平衡现象。

据欧盟统计局11月中旬的数字,欧元区经济今年第三季度几乎陷于停滞,环比只增长0.1%,从衰退中缓慢复苏的步伐又停了下来,人们悲观地估计经济真正复苏还需时日。在这种大环境下,中东欧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它们的三分之二贸易都是在欧盟内部进行的。

所以,在目前形势下,互利共赢、深化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的强烈愿望,会晤表明中方对加强与16国合作的高度重视和务实态度,为双方各领域互利合作注入强大动力,这必将有力促进彼此的发展和地区合作。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正如李总理所说:中国愿与中东欧国家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进一步密切双方伙伴关系,使中国同欧洲以及世界各国的合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和谐与美好的地球家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