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新闻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昆曲艺术家走进武工大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0日 10:46 作者:王苓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王苓)5月3日晚,书香环绕的流芳校区图书馆倍阅书店传来悠扬动人的昆曲吟唱。武汉工程大学邀请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两位优秀的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走进校园讲授“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生旦表演艺术”专题讲座,与学校师生与曲艺爱好者共同交流六百年昆曲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之美,校团委副书记邓欢出席活动。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是国内八大专业昆曲院团之一,院团纯正规范、典雅清丽、传承有序的表演风格深受昆曲爱好者们追捧喜爱、赞叹不绝。此番来访的两位艺术家老师,国家一级演员、旦行名家徐思佳和国家二级演员、小生名家周鑫,都是省昆“南昆风度”的第四代优秀传承者,也是从艺二十多年的舞台搭档。讲座过程中,两位也将昆曲的点滴知识融入讲解、示范与表演,向大家做了细致且充满趣味地分享。

 联合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古老昆曲艺术,在这20年来焕发了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作为中国戏曲中的“高雅艺术”,昆曲从明清士大夫阶层的书房厅堂园林中诞生、发展、辉煌,虽历经朝代更迭、战火洗礼、社会变迁、火种微存,如今又繁盛在艺术创作、演出市场和文化研究领域。这门艺术在文化内涵上的丰富程度,使昆曲成为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

 观众的年轻化,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戏曲艺术在今天以及未来所拥有的无穷生命力,青年戏曲演员们也对此深有感触。讲座中,徐思佳老师讲到昆曲的文学性,提及明清时期的戏剧作品,得到观众席同学们的呼应,原来那些赫赫有名的“临川四梦《桃花扇》《长生殿》《西厢记》今天都是昆曲舞台上长演不衰的经典。

作为工大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

讲座也向学生推荐了昆曲相关阅读书目

 这些昆曲名段和作品得以保留至今,靠的是一代代昆曲家们用传统“工尺”记谱,将昆曲音乐技法科学地延续和传承。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表演,都是由一个个被科学拆分的充满虚拟性和艺术性的表演程式,再被重组而成的戏剧和故事。这些内容由一代代演员手把手教给下一代,在新时代的舞台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老师们介绍昆曲工尺谱和虚拟表演程式

 为了让同学们能有更真切的感受,两位老师分别示范演唱了《牡丹亭·寻梦》【懒画眉】(旦行南曲)、《长生殿·迎像哭像》【叨叨令】(生行北曲)和《铁冠图·刺虎》【端正好】(旦行北曲)三支曲牌。同学们能够在现场沉浸式领略到昆曲中南曲“字少腔多、抒情婉转、优美动听”和北曲“字多腔少、刚劲有力、高亢激昂”的对比,也直观感受到了昆曲曲牌和古典曲词的魅力。

刺虎【端正好】视频

 两位老师还换上水袖戏服,为大家示范了《牡丹亭·惊梦》著名唱段【山桃红】的表演。“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句话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这次终于感受到了它在昆曲中的演唱呈现。两位老师边唱、边演、边讲解,仔细讲授如何感受演员的表演所代表的细微含义,什么叫做“载歌载舞”“逢唱必舞”的昆曲特色,为什么杜丽娘不敢看心上人、碰水袖要赶紧收回,“搭肩膀”和“揉肩膀”有什么寓意,为什么牵水袖就是牵起了手,对子戏的舞台动作是对角线对称的美等等。一段表演唱就有如此多的讲究

同学们看得十分痴迷,意犹未尽。两位老师手执折扇,加唱表演了经典唱段《长生殿·小宴》【泣颜回】,载歌载舞,好看好听,大家纷纷拿起相机,想把这一刻美好留在记忆中。

小宴【泣颜回】

 讲座尾声的互动环节,两位老师诚恳细致地回应了观众对于戏曲艺术现当代发展中存在的难题与疑问,并满怀热爱地表达作为昆曲从业者对这门艺术未来发展的信心,一定会“守正”,也会努力“创新”,青年演员会和观众一起把昆曲带向更好的未来。

同学们踊跃提问,两位老师互动解答

 本次讲座也吸引到远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赶来的戏迷朋友,利用“五一”小长假专程来到武汉工程大学,聆听这场讲座。北京的省昆戏迷王小姐工作之余经常走进剧场,也经常到外地看戏,这次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她很早就买了票,听说武汉工程大学还有讲座就赶了过来。她反复提及,这次讲座给她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感谢武工大开放资源,使大家能在如此优雅的环境里感受别样的昆曲魅力。

 此次讲座由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展演策划,校团委主办,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办,图书馆工大倍阅书店提供场地支持。武汉“戏码头”也邀请聆听此次讲座的工大学子于5月4日—5日走进武汉剧院,欣赏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出的昆曲《蝴蝶梦》和《世说新语》两台精彩演出,从“讲堂”到“剧场”,成就一场完整美好的“昆曲初体验”。愿今天播下的昆曲的种子,陪伴学子未来有美感的每一天。




(审稿 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