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新闻

青春旋律谱红韵:歌颂团队赴延安深切感受信仰伟力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8日 13:51 作者:吕新宇 盛文冰 点击:

 本网讯(通讯员 吕新宇 盛文冰)巍巍宝塔山下,滚滚延河水畔,一群青年学子的歌声与革命旧址的历史回响交织相融。7月21日至23日,武汉工程大学歌颂团队的五名青年学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踏歌寻脉延安路,凝志谱新赤子声”主题社会实践。他们不仅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更创新性地将原创红歌创作深度融入实践全程,在歌声中感悟信仰伟力,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青春表达。

 在庄严肃穆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队员们屏息凝神,穿梭于承载着岁月印记的厚重历史陈列之中,指尖仿佛能触摸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那段波澜壮阔、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信仰的力量与奋斗的艰辛。步入王家坪、杨家岭,驻足于简朴却充满力量的军委会议室与领袖旧居前,历史的回响萦绕耳畔,他们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油灯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非凡智慧与坚定从容。而在枣园,那条由军民共同开凿、象征着鱼水深情的“幸福渠”依然流淌,那座见证过无数真理光芒闪耀的演讲台静静矗立。置身其间,实践团成员们深切体味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豪迈情怀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精髓,这份精神如同汩汩清泉,涤荡着心灵,也点燃了传承的火焰。

 追寻着革命文艺的源头,实践团走进了延安文艺纪念馆与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眼前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文艺为人民”的初心:那些饱经岁月侵蚀的泛黄乐谱,无声地记录着跳动的革命音符;那些布满历史痕迹的斑驳乐器,仿佛还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冼星海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生动史料展现在眼前——如何用音乐凝聚四万万同胞的意志,发出救亡图存的最强音——成员们受到的不仅是艺术上的震撼,更是灵魂深处的洗礼。团队成员邓菀沂同学激动地表示,“看到当年在如此简陋条件下诞生,却能响彻寰宇、唤醒民族的激昂乐章,我突然明白了文艺为何能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它根植于人民,服务于斗争,将最朴素的情感升华为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份在延安窑洞里诞生的艺术力量,穿越时空,依然在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生命力,永远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

3217F

 此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寻访,更是一堂将红歌创作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课程。成员们怀揣着为时代青年谱写红色心声的创作任务,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斑驳的砖墙下,在枣园领袖故居静谧的院落里,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珍贵的史料前,他们都用心记录历史细节,采集革命故事与地方民谣元素。“我们要用当代青年的视角和音乐语言,创作一首能够深刻诠释延安精神新内涵的红歌,”负责人吕新宇说道,“在延安采集的号角声、纺车音效等,都要成为新作品里跃动的音符,要让这些沉淀着红色基因的‘活化石’,通过我们的创新编曲和演绎,真正‘活’起来!”

831F1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红歌,在工大学子充满朝气的创作实践中被注入时代活力,焕发新声。他们以脚步丈量信仰高地,用音符编织精神纽带。在宝塔山的注视下,在延河水的见证中,这群青年学子以一场独特的“社会实践+红歌创作+文化传承+爱国教育”青春交响曲,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铭记光辉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定信念与自觉担当。当那饱含延安泥土气息与青春激情的原创旋律,从革命圣地跨越山河,传向荆楚大地的校园与青年心间,红色基因的传承必将如星火燎原,焕发出更加磅礴而持久的生命力!

AF258

(审稿 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