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朱宇航 盛文冰)“大家有没有听过说唱形式的红歌呀?”7月14日上午,百“化”林红歌创作实践团志愿者走进武汉市江夏区科技广场青少年空间,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音乐思政课。

这可不是一堂普通的音乐课! 听音识曲、图片连连看等趣味互动小游戏轮番上阵。《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七子之歌》《保卫黄河》……当这些经典旋律响起,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歌曲描绘的峥嵘岁月。小手举得高高,抢答又快又准!凭借对红歌旋律的敏锐感知,小朋友们秒答歌名,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

志愿者万佳丽带来了精彩的歌唱教学。《南泥湾》悠扬的前奏响起,她打着节拍逐句教唱,清亮的嗓音饱含深情。孩子们跟着旋律轻轻摇摆,稚嫩的歌声很快汇成一片,为经典注入了青春的活力!紧接着,原创红色歌曲《我们》的青春旋律流淌而出,歌词唱响新时代的成长与担当,温暖又振奋的氛围充满了整个教室。


高潮来了!志愿者严文静带来了《我们》的手势舞教学。 她站在中央,随着旋律舒展双臂——托举的掌心似捧朝阳,交叠的手指如握信念。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模仿着,连指尖的弧度、手腕的翻转都力求精准,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认真与投入!

这场精彩纷呈的红色音乐思政课,在孩子们出色的手势舞表演中圆满落幕。课后,社区工作人员动情地说:“音乐思政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走进红色历史的大门。旋律里藏着信仰,手势里连着初心!孩子们充满活力地跟着节奏摆动,那身影,不正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生动模样?这种用艺术浸润心灵的方式,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江河传红韵,生声润童心。武汉工程大学这一特色课程,以红色音乐为核心载体,巧妙地将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动人旋律,让音乐成为传递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纽带。它引领青少年在歌声中体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韵律中传承红色精神,成功探索出一条爱国主义教育与美育音乐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之路!
步履不停,歌声不息! 百“化”林红歌创作实践团将带着这份初心,把更多精彩的音乐思政课送到孩子们身边——我们,一直在路上!

(审稿 邓欢)